当前,全球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其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容忽视。开源,作为推动软件产业创新的关键力量,不仅汇聚了智力资源,更在加速软件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都,作为全国首批综合性“中国软件名城”,正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紧抓开源发展的新机遇。
在此背景下,2024年8月30日,“2024成都开源生态建设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汇聚了政、产、学、研、用等多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开源的未来与发展。本次大会以“开放合作·源创锦程”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高端的开源合作平台,促进各方共同成长。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等知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高管和投资人等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究开源趋势、探讨前沿技术、培养优秀人才、共创杰出项目并共享商业价值。通过此次大会,成都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开源发展氛围,形成了共建、共创、共治、共享的开源体系,提升了成都开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推动成都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开源,作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核心模式,不仅是软件产业的创新源泉,更构成了庞大的标准件库。全球范围内,高达97%的软件开发者及99%的企业都广泛采用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测试软件等基础软件领域,开源模块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新兴软件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也已将开源作为主要开发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开源技术愈发显现出其推动技术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及实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为了抢抓开源软件的发展机遇,“软件名城”成都积极行动,主动构建开源创新体系。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成都充分发挥了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开源项目汇聚了产业建圈的强大合力。众多成都重点软件企业积极融入开源,将开源技术与产品深度结合,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升级。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企业参与到代码贡献、项目捐赠及商业转化等各个环节中。
在构建产业生态方面,成都依托开源社区为城市发展汇聚了众多智慧。全市范围内,围绕鸿蒙、欧拉等开源项目已成立了20余个开源社区,吸引了超过10万名开发者积极参与。这些社区中的开发者们持续对项目进行更新与维护,为城市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成都还通过搭建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平台,进一步保障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鼎桥通信、拓林思等一批开源创新企业与国内知名基金会、社区开展了深度合作。在此过程中,“警鸿”操作系统、OpenZI数化软件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城市竞争力,深化产教融合,成都致力于大力培养开源人才。开源项目和社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率先成立了开源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同时,“开放原子‘校源行’”活动深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推动开源相关课程的开设,组织学生参与开源项目实践,从而构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源人才优势。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技术传播,更为软件产业创新和城市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软件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苏平指出,软件产业已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成都位列第6,位居中西部之首。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3年全市软件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市场主体数量达到约26万户,其中亿元级企业多达500家。今年1-7月,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2%。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增至1579家,较上年增加125家。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软件产业已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和城市新名片。而开源作为一种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思维和新模式,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优化软件生产模式、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开源通过汇聚众智的新模式,推动了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软件的优化生产,为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开源的分布式协作机制为各行业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深化了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的降本增效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成都具备发展开源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未来,成都应通过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活力,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价值实现打通开源引领产业创新的最后环节,以开源创新成果赋能各行各业,培育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基于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大会汇聚了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和使用各方的力量,共同探讨开源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素集聚、生态构建、创新与转化,以及赋能新型工业化等核心议题。此次“开源体系建设专题研讨”旨在落实国家开源发展战略,为成都的开源体系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策略建议,进一步优化开源发展生态。
在软件产业的推动下,成都在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和行业发展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大会通过汇集各方资源,强化开源发展的合力,以“鸿蒙-鲲鹏-欧拉”产业生态的持续升级为引领,聚焦开源组织、社区运营、项目培育和商业实现等关键环节。同时,大会还开展了主题分享、专题发布、合作签约、供需发布、场景分享和圆桌对话等活动,为开源发展生态的打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商业价值实现已成为当前开源发展生态中的关键瓶颈。为了打通这一重难点,大会以“服务撮合—创新孵化—场景验证—示范推广”的场景工作思路为指导,借助机会清单和开源社区地图的发布,以及合作签约、供需发布和场景分享等活动,为开源发展生态的打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2024成都开源合作机会清单”的发布更是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交流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合作机会,助力推进成都开源体系的建设。
开源社区地图的发布标志着成都市开源社区的蓬勃发展。这份地图不仅详尽地展示了全市主要的开源组织、知名项目和技术交流平台,更促进了技术共享与合作,为激发创新提供了可能。对于开发者而言,它是一份宝贵的指南,能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于企业来说,它更是发现优秀开源项目的桥梁,为成都乃至全国的开源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大会的合作签约环节,众多企业积极参与,涉及多个开源项目。其中包括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与成都菁蓉联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开源欧拉战略合作,以及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成都蜀鸿汇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开源鸿蒙项目合作。此外,还有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开源专委会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人机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天津中教开源创新研究院的区域协同共建开源生态战略合作等重要项目。这些签约仪式在大会上隆重举行,标志着各方将共同努力推动开源事业的发展。
场景分享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四川天府流体大数据研究中心、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以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分别就各自的项目运营、社区运营和人才培育等场景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分享。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开源生态的多样性,更为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供需发布环节,产业园和开源企业代表们纷纷发布了各自的开源需求与新产品。大会还特邀了国内首家开源软件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这一高校科研机构,就技术如何赋能开源生态,以及车用操作系统开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享。与会者们也共同认识到,在开源助力数字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开源安全、供应链管理、合规性等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为此,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圆桌对话环节,邀请了行业领军企业、开源机构及投资机构的高管们,共同围绕《开源生态构建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此次大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成都在推动开源发展方面所展现的坚定决心,以及对未来挑战与机遇的深刻洞察。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引领下,全市产业主体能够共同贯彻国家开源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成都开源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携手推动成都软件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举报/反馈